科研管理

  • 2025-04-11
    各有关单位:根据通知,现将我院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宗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二、资助范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主要资助我国现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近现代以来的名家经典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的翻译出版。主要领域包括:1.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优秀成果;2.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优秀成果;3.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明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有助于国外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成果;4.创新发展中国理论和学术范式,反映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和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优秀成果;5.研
  • 2025-04-10
    各有关单位:根据市社科联通知,现将我院2025年福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类型及资助经费2025年度市社科规划项目计划立项258项(具体视申报 情况而定),分为资助项目(重点)、自筹经费项目(一般) 和基地项目(重点)三类。其中,资助项目经费为1万元/ 项(项目研究成果符合有关要求的,认定为重大项目,资助 经费为5万元/项)。项目资助经费于项目结项后一次性拨付。二、研究方向申报项目参照本年度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可对选题 的文字表述进行修改。三、项目结题要求2025年度市社科规划项目结题时间为2026年12月31日。 对未按期提交结项材料或结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作撤项处理。1. 资助项目研究达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办理目结 项鉴定申请:(1)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或市级以上刊物 发表2篇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的;(2)获福州市 直机关有关单位、县级党委政府在职领导肯定性批示,或市 直机关有关单位、县级党委政府采纳的;(3)入选市委办公 厅《闽都通讯》《福州调研》的;(4)在《福建日报》《福州 日报》等
  • 2025-04-08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传部与有关单位将于2025年10月举办第四届考亭论坛,围绕“发扬朱子文化时代价值 促进全球文明互鉴共生”这一主题,组织引导全省社科界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现面向全省社科界征集第四届考亭论坛论文,具体事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2025年朱子诞辰895周年和宋明理学研 究中心成立20周年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结合贯彻“三大全球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精神,深入挖掘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世界意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征文要求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着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2.坚持
  • 2025-03-27
    各有关单位:现将我院申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鼓励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切实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二、本次受理申报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包括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应立足各学科的历史、理论、方法和应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际,体现申请人的学术素养,围绕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问题、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问题,开展具有学科视角的创新性研究。重点项目应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哲
  • 2025-03-17
    各有关单位:现将我校于申报“研究阐释2025年省委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宗旨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精神,根据省委推进社科强省建设以及省社科联八届四次全会工作部署要求,着重围绕省委省政府重点调研课题研究,努力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二、选题要求1.申请人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进行申报,申报题目必须与课题指南一致。2.阶段性成果应当围绕课题指南,选择一个研究角度、方法,聚焦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资助额度6万元 四、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申请人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遵守省社科基金项目各项管理规定。2.熟悉我省省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决策咨询研究经验,学风优良,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并担负科研组织职责。3.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含)领导职务。  (二)申请单位条件 1.所在单位应具备科研管理职责和科研管理制度。
  • 2025-03-17
    各有关单位:  现将我校202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征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内容  重点围绕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围绕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围绕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从不同领域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选题。  二、征集对象 1.选题面向全国普通高校征集。地方高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单位,为单位进行报送,每单位限报8个选题。 2.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选题征集工作,严格按照选题要求,结合自身研究优势和特色,组织专家学者充分论证和凝炼,突出问题导向,体现学术创新,并对每个建议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攻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5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  三、基本要求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具有明确的研究
  • 2025-03-04
    各有关单位:根据福大社科处通知,关于《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防风险专题项目的通知》请按照本通知和申报指南,认真做好省2025年创新战略研究防风险专题项目申报工作。相关申报工作安排如下:1.省2025年创新战略研究防风险专题项目通过“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申报和推荐,具体网址见附件中的申报指南。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有任何系统异常或技上的问题都可联系技术支持部门:福建省海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591-87882011、0591-87862982。2.负责人和学院系统申报提交时间:个人和各学院(申报单位)提交申报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24日。未按期提交申请书的视为放弃申请。 请将纸质申请书打印一式五份(有草稿纸样),于2024年3月24日前交科研办。电子版发送至院科研办1606478194@qq.com。3.申报单位(指各有关学院和单位)不得有到期未验收的省科技计划项目,否则申报单位不能申请本年度所有类型省科技计划项目。4.关于系统申报账号,如忘记登录名和密码,请联系单位(学院)科研管理人员进行重置。如没有申报账号,请先登录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
  • 2025-03-03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各有关单位: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申报工作,我院将依托博彩网站社科处进行申报,具体有关申报事项通知转发如下:  一、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年度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二、本次受理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年度项目包括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  一般项目应立足各学科的历史、理论、方法和应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际,体现申请人的学术素养,围绕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问题、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关闭